2025-04-25
炸虾
昨天本想买些小河虾来做虾松,可走了几个摊位都只有大虾,也只好用大虾来做了,顺便买了几只生蚝蒸着吃。
如果是小河虾,头尾都可留着,炸透之后都是很好吃的。大虾则要去掉头尾,留下带壳的中段,斩成米粒大小,加入蛋清,白胡椒粉抓匀。当做佐粥小菜的话,还可以放些剁碎的干咸菜一起炸。如果咸菜的水分过大,不易炸透,可以烘干之后再炸。
炸虾松不能心急,温油慢炸,待大泡散尽了,虾才算炸透,吃起来就有干香的味道,虾壳也不会扎嘴。刚出锅的虾松是最好吃的,干香混着鲜香,虾壳酥脆,虾肉紧实,富有嚼劲。一小粒虾肉能嚼上好久,佐粥下酒都是很好的。
蒜蓉酱和生蚝
炸完虾松,剩下的油刚好拿来做蒜蓉酱。剥蒜是我最讨厌的厨房琐事之一,新鲜的蒜还好,切掉底部,掰成蒜瓣,然后用力一捏,就可以把蒜粒从皮中挤出去,这过程饶有趣味。干蒜就麻烦了,干瘪的外皮粘在蒜粒上,非得用上指甲才能剔除干净,过程的繁琐不亚于寻找透明胶带的头。后来我学到了一些偷懒的技巧,将整头大蒜分开,切掉根部,然后用刀拍松,皮就自然脱落了。
取四五头蒜打碎,清洗掉表面粘液后入锅炸制,油的量和蒜量相仿,加上耗油,酱油,低温下慢慢炸透。蒜碎是极容易发苦的,所以油温千万不能高了,也不要停止翻动蒜碎,否则还容易粘锅。临出锅时,可以尝尝咸淡,补上些盐或者耗油,再加上一撮辣椒圈。
蒸生蚝时要凸面向下,冷水下蒸笼,水汽漫上锅盖后再等个三分钟左右就算好了。只是这次下锅前,我忘记了拆掉生蚝的束腰,最后一整锅的闭口生蚝,我不得不把锤子请出来,才没算浪费了这些功夫。
之前还看到有油浸生蚝的做法,下次不妨学来试试。
虾油和炸豆腐
昨天剩下的一碗虾头被我熬成了虾油,今天刚好拿来做一个炸豆腐。豆腐切成三角块,炸至表面焦脆,淋上芝麻酱,韭菜花,酱豆腐汁,卤虾油,盐,拌匀就可以吃了。据说卤虾油本应该是虾酱上的一层浮油,只是现在虾酱已经不好卖了,童年时市场里略带腥臭的虾酱味道也成了一个缩影。
炸豆腐的好吃在于对比,外壳的脆和内里的嫩,外壳的油香和内里的豆香,被淋上的酱汁融合到一起,每一口下去都是乐趣。
另外不知是不是故乡的滤镜,总觉得家里的豆腐比外面的好吃许多,口感上更加的细腻和饱满,味道上也更能吃出豆子的香而非豆腥。不仅豆腐是这样,豆浆,豆腐脑一概如此。我想了想,这片黑土的大豆应该是更好些的吧,也可能是这里的人更偏爱这种吃食,味道上也就更能卷出些高度。
小葱拌豆腐,茶粥和豆浆
三块五的豆腐分成两份,一份做成了炸豆腐,另一份做成了小葱拌豆腐。这种小时候不知道有什么好的东西,现在倒颇为喜欢。
开水加上碎茶,沏浓后滤掉茶渣,兑到昨天剩下的小米粥里,一份茶粥就做好了。只是用的普洱浓了,有些发苦,可能白茶更合适些。
买豆腐时候还带上了一袋豆浆,做饭的时候也一同热了,灌到保温杯里,一会出门随身带着。
油炸实在是一件上班族的难事,一来费油,半锅油下去,炸完就很尴尬,扔了可惜,不扔的话,下次再用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。二来油炸也是个耐心的活,准备食材费时费力,还要多炸些才划算,难得的休息时间,都花在这炸东西上了。可油炸的东西毕竟好吃,而且对大多数人还承载了年的记忆,就这么不吃了实在可惜,如果去店里吃,想吃的店里未必愿做,做了未必喜欢,喜欢了也很难吃到刚出锅最美味的那一口。